从纽约、伦敦到东京,从温哥华、悉尼到新加坡,黄皮肤黑眼睛的购房团正在以远超国足的速度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然而,海外置业的复杂程度远超在国内买房。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投资者,除了房地产市场的景气程度、地段、房型等传统要素外,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海外业主,你准备好了吗?
“90万你能在北京买什么房?在加拿大你却能给一家三口都办了长期绿卡,相当便宜!”话音刚落,立马有两三个人围了上来。
这里是2010年国贸春季房展会现场。抬头随处可见“抄底美国”、“投资移民”等让人心动的标语。在展位工作人员的招呼下,仿佛到海外买一套房顺便办张绿卡,如同到家楼下买颗大蒜般简单。
对于中国新富阶层来说,这确实不是件困难的事。“理论上,居住在二环以内的北京人民都具备了移民美国的条件。”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会会长齐立新的这一句话,被各大媒体广泛引用。
房展会上有一来自澳洲的项目,卖的是200平米的联排别墅,前后附带有近500平米的花园,均价1万/平方米。美元?不是,人民币。
换而言之,200万的人民币,换来近700平米的联排别墅—在澳洲。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海外房产多数是永久产权。购买一套数百平米的别墅,不但拥有地面上的所有建筑,脚下的大片土地也是永远属于房主的。用一套上海中环线上仅有70年产权2室1厅的价格购买一套带游泳池的别墅,并且“土地恒久远,一块永流传”,对很多中国买家构成了巨大的杀伤力。
4月中旬以来,随着“史上最强”楼市调控政策组合拳的打出,京城某外企高管陈先生开始发愁。来自上海的陈先生在投资房产上已有近10年的历史,除了自住一套联排别墅外,在京沪还各有一套高层住宅投资。经济危机渐行渐远,陈先生这两年的年终奖水涨船高,手上有了些闲钱的他也就动了再买套房子的心思。
“我这种情况买房要付全款,房价看上去也有松动的趋势。”随着密集调控政策的出台,本已看中京郊一套花园洋房的陈先生打起了退堂鼓。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十一条”)规定,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已有三套住房的陈先生属于调控目标,自然也就失去了利用贷款杠杆购房的机会。另外,网站显示,2010年6月北京二手房价格首次出现拐点,录入2.17%的跌幅。“现在买房像在6000点买股票,风险大于机会。”陈先生说。
在有志海外留学的儿子的提示下,最近陈先生开始逐渐关注海外置业。“用北京上海一套高层三居的钱,能在澳洲买一套永久产权的独栋别墅。”初识新投资渠道的陈先生在过去两个月参加了数个展会,深入了解海外置业的种种细节。在与国内置业进行全方位对比后,明显的性价比差距激发了陈先生对海外房产的浓厚兴趣。“不动产估值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即使考虑物业税等额外成本,海外房产在这两点上仍遥遥领先。”金融专业出身的陈先生说。
6月28日,随着儿子拿到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陈先生也最终定下了一套悉尼市郊的公寓。“读书期间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安全方面更有保障。要是过两年房价涨了,租房费用就算省出来了。”陈先生笑言。
最终选择总价较低的公寓,陈先生心里其实也存着两手打算。“毕竟是第一次海外置业,买这套房子有点投石问路的意思。如果当地市场发展良好,过段时间卖掉上海的房子追加投资也说不定。”陈先生带踌躇满志地说。
澳大利亚、新西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海岸线长达37000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其全年气温在10到25摄氏度之间,主要大城市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均坐落在太平洋沿岸,车程半小时即可享受万里碧波及无敌海滩。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的福利待遇和高质量的居住条件使得澳洲在英国《经济学家》公布的“世界宜居城市榜”前十名中占据了三个席位(墨尔本,珀斯,悉尼)。澳洲的邻居新西兰同样以如画的风景和舒适的生活所著称。同样的草原,同样的蓝天,只有在新西兰当得起“纯净”二字。在那里居住,净化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
加拿大:冰雪天堂
一样是环境优美,风景宜人;一样是滨水而居,福利优厚;甚至一样在英国《经济学家》公布的“世界宜居城市榜”前十名中拔得三筹(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除气候较冷外,加拿大与澳洲几乎在各方面都是难分伯仲。另外,毗邻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移民政策,也对欲行海外置业的国人构成了不小的诱惑。对于喜爱冰雪的投资者,枫叶之国绝对是置业的终极选择之一。
用意何在?——投资vs自住
对于没有移民打算的买家,海外置业的主要的目一般是分散资产配置及获得投资收益。这类投资者的选择标准相对简单,主要是房产的投资收益和投机收益两部分,即租金收入和资产增值。在法规方面,应更多关注外国人置业条件、不动产交易税、持有税费、对利润征收的所得税等,而无需过多考虑目标国家的移民政策。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积累,西方国家对于房地产估值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分析工具,这里面最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即是“租售比”、“房价收入比”两项。由于房价收入比忽略了人口密度对房价的影响,业界一般更倾向于采用租售比指数对不动产进行估值。(租售比: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当目标市场的租售比低于长期平均水平25%以上时,可以初步判断当地房产被低估;而当租售比高于长期平均水平25%以上时,则提示当地房产已进入收获期,可以考虑落袋为安。
除了当前的租售比外,经济发展的好坏也对房产投资影响明显。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美国标准住宅的实际价格在1968到2006年间翻了一番,像菲尼克斯、旧金山、拉斯维加斯、纽约、波士顿和迈阿密等城市的房价更是增长了5倍以上。对如此火爆的房价,战后至2007年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功不可没。
对于有心移民的买家,除投资收益外,移民政策及居住需求也是左右置业决策的关键因素。投资移民的国家选择相对宽松,上述美加澳新等皆可考虑。需注意的是,虽然众多中介公司打着“买房、投资、办绿卡一条龙服务”的旗号,实际上买房和绿卡的关系却并不大。对加拿大、新西兰和新加坡来说,投资政府债券、购买政府指定的基金或股票是获取移民资格的前提条件;而要拿到美国或澳洲的商务移民签证,在当地运营一家成功的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在当地拥有一套房子,充其量只是有助于申请绿卡。
对以技术移民为目标的买家来说,在经济危机之前,澳加两国是无可非议的投资首选。碧海蓝天的生活环境、优厚的社会福利及较低的移民门槛,非常适合有志海外生活的白领买下平生第一套海外房产。另外,即使考虑经济危机后的回调,澳洲房价在过去6年依然上涨了近30%;根据加拿大官方的最新数据,截至2010年初,加拿大平均房价较2009年1月低点更已上扬了23%。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后,澳加两国都提高了技术移民的门槛,现在除了掌握法语、有亲属担保或从事屈指可数的紧缺职业外,达到条件的人已越来越少。但在这两个英联邦国家买一套房子,对有志技术移民之士来说仍是一件进可攻退可守的两全之策。
另外,澳加两国均是吸收中国自费留学生的大户。花上20-30万澳元(加元)买下一套学区公寓,给海外“苦”读的小孩打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安乐窝,既省去了高昂的住宿费,又可享受资产增值的乐趣,对有儿女在外的父母来说,不失为一箭双雕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