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澳洲房产网!

澳洲房产-澳大利亚房地产|澳房网

当前位置: 澳洲旅游

南澳大利亚州游记

时间:2013-05-14 09:26来源:澳洲房产网 作者:Kelly 点击:

 

澳洲旅游风景图

一、抵达

Adelaide的夏天多数时候有点象红红的辣椒,有时又有点象冰凉的啤酒。难耐的炎热统治着白天和部分黑夜,有时却使人会在清早与晚间感觉到秋季的凉意。

2009年在中国的冬季,初次抵达Adelaide。进入机场海关入境的大厅,感觉简单、朴素,稍有点陈旧,但厕所是整洁的,厕纸也齐备。出入境关员灿烂的笑容、热情欢迎的话语让人很感亲切,心中不禁自问,这就是澳大利亚么?!

是的,这就是澳大利亚——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

外面正是炎热的夏季。

二、初遇“雷锋叔叔”

出于方便的考虑,我们住在Marden区中心附近一处本由两位女性留学生租用的Unit住宅,她们已回中国度暑假。

此区通路还算规则,局部为弧形。住下后不久的一天下午,在附近漫游,回返时想抄近路,结果却迷失了,原有的专业辨识地貌的自信最后还是崩溃了,遂向一刚出宅院的老人问路。此人貌若六七十岁的样子,是个稍嫌矮胖的男人,不知何故给我一种意大利裔人的感觉。英文口语不行,讲了几句无效后,遂拿出写有地址的卡片给他看,他看后让我们等一下,转身进入屋内。正诧异间,却见旁侧开出一部轿车,停定在我们身边。老人从车中出来,一问才知,原来老人要送我们回家。这是我们在澳洲第一次碰见的“雷锋叔叔”,首次领略了本地人对外来者的热忱。当然,按照卡片上的地址,他只能将我们送到卡片上写的住宅。到达后,表达过谢意,我们又步行了二十分钟回到了现住处。

 三、步行到city

据说Marden区中心到city只有五公里之遥,想亲身感受一下沿途社区,所以,一天决定步行到city。一走就是一小时十多分钟,才感到在夏天里,五公里也是个遥远的距离。

Adelaide 的city面积不大,多数街上行人也不拥挤,城市被周边一圈绿带包围,据说是一个唯一完全按照传统城市规划思想中英国花园城市模式建成的城市。整体整洁、平和、静谧,随处可见传统西方建筑座落路边,加上城中的西人面孔和英文,味道确实与中国城市迥异。

Adelaide大学主要由古老传统建筑组成,部分现代建筑穿插校内,初次印象感觉很好,能在这样的学校完成高等学业,内心应甚感宽慰。

四、创记录的47度气温

在白天47度气温的室外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就象在熔炉边。

高温下,太阳把有的树的树皮、树叶烤成了焦黑色。吃过中午饭,特意到屋外走了几分钟,在阳光当头下体验47度气温中的滋味。还好,除了似乎在炉中的烘烤感,也没什么。

一两天后,历史高气温还是过去了。Adelaide的夜晚气温会下降一些,通常日夜温差较大。首次到Adelaide就碰上了这样的气温,记忆很深刻哦!

直白的热与凉,这就是Adelaide。

五、初访德国村

汉道夫德国村(Hahndorf)被捧为阿德雷德山区最出名的旅游风景地之一,位于Adelaide的郊区,坐落在阿德雷德山的山顶区域。从city乘公交车——一种挺豪华的大巴,走在起伏弯曲的坡路,行程20分钟左右,就来到了这个有特色的村落商业街。政府为了吸引游人,规定上车车票一元达全程,实在便宜       

据说最早于1839年,就有普鲁士东部省份的一些家庭飘洋过海落户到这里,他们以他们的领头人——德克·汉船长的名字命名该聚落。现在,在德国村还可以看到很多当年德国人的后裔留下的历史痕迹,像德国式的教堂,建筑,商店,以及交通用具等等。汉道夫德国村内为了让后人了解它的历史,还建有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品收藏馆,古董店等,一些19世纪时期著名的艺术珍品和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古董都在其中收藏。

为了纪念澳大利亚第一个路德教会成立50周年,汉道夫德国村内,始建于1890年的圣保罗路德教会大教堂从此存在,并成为村内著名的景点之一。据介绍该教堂的建筑风格颇为德国化——很惭愧,我这个所谓的建筑专家楞是沒能辨别出来,教堂内的大钟也是专门从德国运来的。

街上右边一处立有人物铜像一尊。没来得及看文字说明,按中国人的思维定势,认定非某个伟大人物莫属。现在回想起来,应是德克·汉船长的纪念像。此伟人背后,是一座厕所,在照片中正好是个雕像背景。所以,我对这幅照片描述是:伟人身后泄愤(糞)处,以表达对这位身后还在为人民服务的榜样人物的敬意。

汉道夫德国村主要以一条約二、三百米长的街市构成,路两边是一家家的各种小店。我们在一间小酒店买了一种半价的纯正口味的德国熏肠,约25公分长,直径约3公分,五元线买一根送一根。吃起来很有嚼劲,带大蒜味,不油腻,因为感觉不到油性,这一点确实异于中国市场中的香肠。论质量。一句话:值。感觉全是瘦猪肉的样子。还有一大块野菜面包,也是五元一个,可惜口感带苦涩,其他类型的面包已卖完,只剩这种,所以,只能尝尝它了。

在一间工艺品,见一幅可挂墻上的土著木质人头像,上嵌有白色类石质牙齿,变形夸张,很有点非洲风貌。老板娘看起来象个五十左右的土著或南亚裔人,身材稍胖但面部端正、眼睛好看。那玩意儿开价四十元。我问她可否还价?她说可以,问我愿出多少钱买?我运用在中国的讨价还价经验,告诉她:二十(人民币120元)。她听后面露菜色,口张眼直,一幅惊讶的样子,似乎平生第一次碰到这样一个如此砍价的,呆滞片刻后坚决地拒绝了。

有一家小画店值得一提,否则自己还能自栩为文雅之人?!在街上见到一间店无顾客光临,但墙上挂有一些画,心想必是文雅之处,遂走了进去。店内坐有一双男女,男人约40岁左右,面像很有点艺术气质,留有胡鬚,短发——这一点与中国常见的所谓艺术家长发抵肩的装点不同。看起来年约30出头的画店女主人迎了上来,介绍说这些是他丈夫的作品。那男人则沒有起身,仍坐在原处看着我们。我尽量表现出优雅而大款的样子,从容地漫步看画并询问相关价格,尽管我真的没有买的意图。虽说感觉画家挺专业,一幅6、70公分宽的海景油画,开价一千多元,对我这种挣人民币过活的人来说,仍显性价比较低。

在一间小饭店,用过11.5元一份的组合餐,又随意逛了一下,就登上途径的回程车了。据说村内还有个叫彼润勃革农庄的,也是游人乐意去的地方。农庄内的农场游,农用器械展示,以及让游人自己亲自采摘草莓等活动都会让人留连忘返。我们行迹匆匆,另一些精彩的流览项目要留待日后再来光顾了。

德国村商业街的特点就是“小”,小房子小店,但都是传统的。

六、大国寡民的澳大利亚、质朴恬静的阿德雷得(Adelaide)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是中国国土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口却只有二千二百万,真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度。按照世界发达国家发展规迹及可汲取的经验,基本生存所需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决定了该国发展潜力。

欧洲,特别是日本早已是如此,能够支撑日本到今天这种状况的是它的很大量的对外投资,相当大地扩充了它的生存空间及资源量。美国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好?就在于开始时地大物博而人口稀少的基础条件,并有不断地向全球扩张利益的过程。道德、信念、价值观都是一个社会生存条件的折射,这一点美国人有些当政者不清楚,这表现为对世界了强行推销自己的那一套。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来看,说澳大利亚是一个next golden state,应该不会错。它的汇率也会处于不断上升过程。除非某一天,随着科技发展,人类解决了不竭的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工业化生产等基本生存所需的资源来源人问题,地球自然资源有限,始终存在着各国如何享用的分配问题。

美国正处于演变中的困局时期,原因是否在于人口增长到3亿以上后,在现有科技条件和世界政治格局下,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小,无法长期支撑其最大量人口的原有生活方式,货币必须要贬值——所以要开动印钞机增加货币量以适应这种情势?2008年金融危机是标志。

日本国得益于始发于19世纪的全盘西化,赶上了工业化初期浪潮,在世界贸易和技术立国中,通过利益的向外扩张,弥补了自身天然的缺陷,较早地成为远远抛离亚洲其他人口高密度地区的现代发达国家。但人口的高密度所带来的高通货膨胀也反映在对內货币的贬值和对外汇率上,买东西以千元、万元起始,而资源国家——诸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甚至最大的货币面值仅为百元,汇率比值也很大。从现在的情况推断,日本的社会发展水平,正是人口众多国家未来发展后的较理想状况,但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货币越来越多,钱也越来越不值钱,汇率比值也会加大。事实上,既使像日本这样的美好国家,由于高密度的人口,与澳洲、加拿大比起来,生存方式还是明显不同的。

由于常年雨量少,所以注定澳洲人口承载量受到很大限制。Adelaide人口虽为120万左右,但城市地盘却很大,阿得莱德城市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约为悉尼的一半,要知道广州市辖10区面积为3718.平方公里,可见这个城市是多么的“薄”!原因在于,传统住房都是一层的的坡屋顶的house,每幢房屋占有800m2上下的用地,上设走道、前后花园、停车场等。可以推想,由于土地私有,这样的城市形成模式不适应人口持续增加的情势,结果就是现在这种城区象饼一样越摊越大的现实。城市范围越大,交通时间及密度越大,对人口的承载量带来不利的制约。最近若干年来,新建的二层的市郊房越来越多,占地却是越来越小,正是对历史上城市建设模式缺陷的纠偏。

阿德雷得(Adelaide)在澳大利亚城市中,住房和食品成本目前是最低的,因而成为全澳最经济实惠的城市。Adelaide的city不大,步行的话,大半天时间就能把整个city大致逛一遍。Adelaide的city中心地带是维多利亚广场,广场上树立着一座维多利亚女王的铜像。广场北侧有处小火车站,这是一种陈旧的传统有轨电车,速度挺慢,它通向七公里处的海边度假区Glenelg(关于这里以后再谈)。在维多利亚广场西侧用两条街相包围,形成了Adelaide的唐人街与中心市场。

商业步行大街Rundle mall是city的商业中心,街上有现代雕塑,也有几个实物大小的铜猪、铜犬之类的小品物,不时引来游人拍照留影。特别是,有以某种名义乞讨的人,也有卖艺的。亲见一个十一、二岁,长得很漂亮可爱的白人小姑娘,专心致志地旁若无人地拉着小提琴,脚边则放着一只金属质的小盆子,内有一点点硬币和纸币,小姑娘的样子委实惹人怜惜,但当时未见有人驻步围观,说明见惯不怪了。据说Marden区有位白日里在此乞讨的老人家,很想见识见识,但无缘碰见。

按照中国的经验,街上白天里尚不算拥挤,熙熙攘攘的人群却也川流不息。各类时尚品牌或日常用品尽在各个卖场中,多数卖场装修比较朴素,有的十分典雅、豪华。还有家具相当规模的书店座落其间,书价折成人民币,那可是相当的高啊!和它相邻接的亨德利街(Hindle St),则集酒吧,餐馆,咖啡馆于一体,近几年也出现了面向中国留学生的卡拉OK,是个排遣乡愁、放松精神的去处。内街有一家披薩店,折成人民币,披薩比广州花园酒店卖的便宜不少。吃过一种以香菇、洋葱为主料的素料披薩,量大可供三人进食,味道很不错。

有两条著名大街King Willian St 与Pulteney St贯穿city南北。North Terrace大街则有着浓郁的艺术氛围,在绿色茵茵的街道两旁,掩映着总督府邸,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等带有十九世纪风貌的建筑群,著名的阿德雷得大学也在其中。老建筑即古朴又庄严,而且极具视觉美感。在大街的另一侧有阿德雷得火车站,隔壁就是阿城娱乐中心Sky city 赌场,而火车站的北侧是庆典中心,在这里每年举行世界级的音乐节,据说经常上演各类戏剧,音乐会,芭蕾舞等节目。

阿德雷得(Adelaide)总体上整齐干净,透过洁净的空气,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清晰可见,旧的东西也不会感到污浊。美中不足的是,在阿德雷得大学南端是一所规模大的公立医院,医院门前有公交车上落站周围,是个吸烟处,坐凳上有烟灰缸,不但存有不少烟蒂,地上还散落着很多。

在湛蓝的蓝天下,绿色掩隐中的Adelaide显得质扑又不失优雅,城市尺度宜人,形象谦逊平和,象个可亲近的尤物,既喜爱又欲想占有。

七、阿德雷得(Adelaide)的教堂

讲到Adelaide就不能不提及全区域遍布的教堂。

因为职业和对西方文化探求的关系,对教堂建筑一直抱着好奇的心理。遗憾的是,以前都是在电影和图片中瞭解教堂内部的情景,在Adelaide终于有了置身其中、参与活动的机会。

教会是西方社会的基层“党组织”,是社区民众联系的重要平台。在西方社会,那是一定要参加教会的。

阿德雷得(Adelaide)的教堂数量真是很多,在路上可能随时碰见这类建造精美的宗教建筑。也许为了体现恒久性,老教堂墻面常用石材砌筑,形式都有相似处。

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s Cathedral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9世纪中叶,前后用了40年的时间才最后完成,宏伟的建筑,昂贵的材料,精细的建造,成为全澳最有特色的歌特式教堂经典建筑。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粗约地说,还是有的,那是在周日的教堂。在当地的留学生可以借机混一顿几乎是免费的午餐——周日礼拜捐款时,留学生随便放个硬币在捐款箱中即可,那午餐是不是变得很便宜?所以,每周去一次教会,不但可结识当地居民,还能吃到免费的午餐。

一日,游览路经北阿德雷得一间古老大教堂,入内参观,一位华裔老妇人迎来介绍。这是位眉目清秀、气质非常高雅的老人家,很有亲和力,与后来在墨尔本碰到的三位“法轮功”信众有很不同的感受,更是异于在中国见到的尼姑形象。

所以,推广开来说,某种事物的“形象大使”应当是美者。

曾经参加一次周日礼拜(上午举行),这是一处住所附近的现代风格的教会建筑,造型十分简约干净。诺大的教堂大厅坐满了各色各样的信徒。每个座位上放有一本厚厚的圣歌书本,每个人坐下后就手捧歌本,按一定的程序唱圣歌。圣歌的曲调真是好听!我当时想到,宗教要想吸引人,并且持续地吸引人,它所依赖的表现方式、它的仪式一定得美,正象圣歌这样。

每唱完一首歌,位于大厅左前方高处的教会“领导”就会讲一段我听不懂的话,估计是在讲:姐妹们、兄弟们、朋友们、同志们,我们伟大的离我们最远同时又离我们最近的主教导我们:“……”,我们在主的护佑下过着各自的生活,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当坚定信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主与我们常在!下面让我们打开某页,唱起某首歌,表达我们对主的恩典的感激之情。诸如此类。然后又开始唱另一首歌。

圣歌听起来轻柔、和缓,但又很博大、辉煌,不单调。弦律舒缓,抑扬顿挫恰到好处。每一首歌都经历过长时间的洗礼,能不好听么?!

中间还穿插有派发圣餐、圣水的程序。将面包剪切成食指大小的颗粒作为圣餐,一瓶盖大小的塑料杯盛上冷水作为圣水,放在由一个年青的教徒拎着的蓝子里,每人一份,吃掉面包粒,然后喝下那小杯水。看那意思这代表上帝的恩赐。

八、中国留学生为何感到十分孤独?

据说在澳洲中国留学生普遍感到十分孤独,而且解释的原因似乎很浅显。而据我的观察与思考,以为自身秉性品质的特点是主要的原由。

一般地说,地广人稀、生存条件差的地方的人群最易生相互交住和相互帮肋的动机,而且有必要性。典型的例子是海上渔民的行为准则,在海上遇到同类有难,那是肯出援手的。何谓道德的基础?它就是度人及己的假设和报恩的意识。站在对方的角度,设想自己就是对方——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自己随时可能处于对方的境遇,于是应当对他人施以援手。

 在郊区社区,迎面而遇的澳洲人都会与自己打招呼。随乡入俗,自己也是面挂微笑,逢人便“hello”。一次碰见个揀拉圾的小伙子,他也给我“hello”了一下。但碰到一两个中国留学生模样的青年人,眼盯着本想打招呼,只见对方将目光移向一旁,只好作罢。还有一次在住所周围碰上一位细长个子的中国人(一看就是中国人),带条狗溜达,遂走上前去,以狗作为话题,给他开启了谈话。但他显得挺冷淡,三句话未了就中止了

九、再遇“雷锋叔叔”

大凡一个地方,对外来者的求助常有人乐于伸出援手。但我遇到的这位仁兄,却是更令人感动。

阿德雷得(Adelaide)绝大多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郊区住宅是带大约6、7百平方米占地的单层屋。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多点,三卧室居多,只有一个厕所。一次在网上看到一处大路边房子在售,从地图上看很易走到房子所在处。因此决定步行到现场去看看。第二天早餐后出发,连走3小时仍来到达,想想还有多远并未知道,于是向路上一中年行人询问。这是位四十左右的白人,他回应说还有很远的路才能到达,他提议说待他办完事后从家里开车出来,由他开车送我们去那里。当然,我们不好意思这么麻烦他,于是谢绝了他的好意。于是他在我们前头快步走了。

又走了一段时间,多久?也许有15分钟吧,在身边一叉路口,我们望见一辆轿车内的他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过去。原来,他开车在这里专等送我们过去,他正在驾驶座上翻看Adelaide地图册。真是一个执着的好心人啊!感觉开车到那所房子的距离仍然是很远的,之后他又将我们送回到了住处。在住所门外,我请他稍候,告诉他我想送他一袋茶叶作为答谢,他也婉拒了。

再次遇到个“雷锋叔叔”。

在澳洲这样分散的很低密度的居住环境,一个人容易成为“雷锋叔叔”。

十、非移民在澳洲长期居住的可行方式

由于握有二套以上房产,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大城市,有许多普通的财产达千万的各社会阶层人士。其中,会有一些有知识和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人,这些人可能乐于长期居住在澳洲那样的地方。通过移民是一条路,但能实现的人数量很少,移民需要满足苛刻的条件。如果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却能实现在澳洲长期居住:1、在某个州首府买套总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之内的房子。2、300万元人民币存银行,每月约1500元澳币利息作为两人份生活费。3、保留原住地一套住房。4、澳洲现在旅游签证是三个月期限,但一年内可多次往返。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评价:
  • 表情: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看不清?点击更换
  • 用户名:
  •  
澳洲房产投资咨询电话
4008 531 233
免费获赠澳洲房产投资权威资料
浏览记录